Chairman

「工商時報星期人物」頭條 – 林世貞改變思維 賦予營造廠新風貌

全文摘錄自:工商時報

林世貞改變思維 賦予營造廠新風貌

工商時報 郭及天 2021.04.25          

去年1月興櫃掛牌的久舜營造,目前目標申請上櫃,可望是台灣二十多年來首家新掛牌的營造廠。董事長林世貞五年前著手推動公司上市櫃計劃,除了承攬住宅、廠房、廠辦、飯店等工程業務外,更鎖定目前最熱門的都更危老市場,針對特定族群提供委建業務,讓所有利潤回歸地主,把地主視為業主來服務。

擁有台科大營建工程研究所和政大EMBA雙碩士的林世貞,他認為營造業是傳統產業,最重要的是良心。

營造業最為外界所詬病的就是偷工減料的壞印象,營造品質完全依賴工地現場主管,但這些人素質卻參差不齊;另外,營運上沒有內稽、內控,財務也不透明。林世貞推動公司上市櫃,主要就是希望將營造業的公司制度化,業務、財務、工務各面向都有所依循,讓人才能夠留任、升遷、生活獲得安穩保障,並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實力。

不過林世貞推動公司上櫃的過程剛開始並不順利,五年前著手計劃找券商輔導,並建立工務、業務、財務的系統,起步時公司營運亂了一陣子,人員受不了新制度,跑了一大半,不過新的制度、系統逐一建立之後,營造品質也不會因為工地主任及工程師異動而難以銜接。

更重要的是,過去多數營造業業務是向建設公司承攬工程,林世貞希望,扭轉過去營造業的傳統思維,除了既有的業務形式外,也把地主當作建設公司來服務,投入都更危老業務,有別於目前危老重建多為建商和地主合建的模式,改以協助有老屋重建的屋主從銀行融資、規劃設計、諮詢顧問、信託及保固修繕等面向,以委建和全案管理服務的模式,快速達成都更危老重建的目的。

自己只賺取全案服務合理應得的管理費用,將屋主該享有的增值利潤回歸屋主,如果重建後屋主不想留下房屋,也會以市價一定折數回購。林世貞表示,雖然利潤低,但風險低、速度快,很多小案子累積下來,就會變成大案子。

營造業經營要改變思維,投入資本市場,也攻危老委建業務,這個想法,來自於林世貞對「傳統建築業良心」的堅持,他年輕時從建築基層幹起,有次協助一對從事拾荒、花了畢生積蓄購屋的老夫婦交屋,他們來交屋時,所有流程、細節什麼也不懂,很多建設公司為了交屋順利可能就隨便唬攏了,不過林世貞一件一件的幫這對老夫婦更換原本設計完全不符使用的隔間、電源管線,還向公司主管承擔所有責任。

他發現,像這樣很多資訊、經濟弱勢的老屋屋主很多,而台北房屋老舊,上百萬人潛藏地震、房屋老舊的危險之中,更加深他投入這個新市場的動力,目前久舜在台北市已有二件危老重建案預計今年動工,也有二件萬坪樓地板面積的都更案及數件危老重建案已進入都更程序。

林世貞表示,「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因此公司還成立志工團,動員公司同仁和事業夥伴主動進行公益修繕,一年至少做12件,每年增加,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並讓一些無力自行修繕或政府無法依法補貼的弱勢族群,至少維持遮風避雨的基本居住需求。

營造本業也會推動以AI智慧強化工地管理,研發新工法,工程承攬六成在住宅案、四成在廠辦及廠房案,除了目前有十多個在建工程案之外,看好台商回流、興建廠房需求強勁,也計劃進入南台灣市場接案,近期在南部設立辦事處。

工商時報: 林世貞改變思維 賦予營造廠新風貌 

中時新聞網:久舜營造董事長林世貞改變思維 賦予營造廠新風貌